|
中国艺术家.艺术作品 >> |
向京 当代雕塑艺术家 |
点击自动滚屏 |
发布日期: 2011-10-04 |
|
 | 
向京 2007出生日期 1968年 中国 | 出生地点 北京市 | 性 别 女 | 工作地点 中国 上海市 | 代理画廊 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(中国 北京市) 海莱画廊(上海)
| 公共收藏 Jack Tilton Gallery (美国 New York City, NY) 北京中央美院 (中国) 泰国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(泰国 Bangkok) 中国广场 (美国 New York City, NY)北京中央美院 (中国) |
展览: 1.向京个展”一百个人演奏你?还是一个人?”,台北诚品画廊,2007年 2.向京个展”全裸”,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(香港、曼谷、北京),2008年 3.”19个游戏——中国当代艺术展”,北京梯级艺术中心,2009年 4.”碰撞——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的案例”,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9年 说明:经过无数次的流产与分娩之后,向京有意要结束她关于”女性身体”的阶段性工作。在这个时机介入到对她的评论之中,就像游历到一座即将宣告其独立的女儿国,脚手架还没有完全撤除,但庆典的氛围已经在了。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,结束某个阶段的工作的理由往往在于,她/他自觉于对一个主题的激情和能量已得到释放,继续意味了重复,作品将沦为自我的机械复制,而好过这一理由的理由则是标志性作品已然产生,艺术家自身的表达欲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安抚。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她重拾这个主题,那将意味着,随着认知与体验的扩展,她又看到了新的超越自我的可能。向京已有的这些创作成果,足可确立起她在雕塑领域中个人独特而强烈的主题性面貌,同时,也自设了一种高度,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《你的身体》(2005)和《一百个人演奏你?还是 一个人?》(2007)。 1968生于北京。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。1999-2007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。2007-今与广慈一起成立向京+广慈雕塑工作室。公共收藏:上海美术馆、萨奇画廊、刘海粟美术馆、中央美术学院等。 2008年 “全裸——向京2006-2007作品亚洲巡展” 2007年 “一百个人演奏你?还是一个人?” 台北 诚品画廊 “中国——面对现实”,奥地利,维也纳,MUMOK美术馆 “后先锋中国当代艺术”,香港,安亭画廊 “2007年首届今日文献展——能量—精神,身体,物质”,北京,今日美术馆 “指鹿为马——广慈 向京 陈文令 曹晖雕塑四人展”,北京,三尚 艺术北京空间 “今日中国”荷兰,阿姆斯特丹,Cobra现代美术馆 “我和她”,美国,纽约,中国广场 “第十届Open国际雕塑装置艺术展”,意大利,维尼斯,利多 “隔岸观火”,德国,卡塞尔,德国卡塞尔基督教学生中心 “何去何从∶中国当代艺术展”,香港,香港大会堂 “和而不同——中国华东当代雕塑邀请展”,上海,上大美院艺术空间 2006年 “你的身体——向京作品2000-2005”,上海,上海美术馆 “双性社会中的女性”,曼谷,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“今日中国”,维也纳,the ESSL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“入境——中国美学”,上海,上海当代艺术馆 2005年 “保持沉默——向京作品2003-2005”,北京,大山子艺术区北京 季节画廊 “雕塑百年”,上海,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2004年 “龙族之梦——中国当代艺术展”,都柏林,爱尔兰当代美术馆 “MMAC Art College/Performance Festival '2004”,福岛/东京, Aizu-Mishima/Tokyo “目光所及——向京广慈雕塑展”,深圳,何香凝美术馆 “散步系列展”,上海,多伦美术馆 2003年 “镜子里的女人”,厦门,欧洲艺术中心 “向京广慈雕塑展”,澳门,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展览馆 “不同的选择——生于六十年代”,上海,半岛美术馆 “上海第三届青年雕塑作品邀请展”,上海,南京路世纪广场 “开放的时代——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五十周年”,北京,中国美术馆 2002年 “当代中国雕塑的若干标准像”雕塑图片展,上海,上海美术馆 “2001年法国秋季沙龙”,巴黎 “第32届德国艺术节”,杜塞尔多夫 2000年 “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”,青岛,青岛雕塑艺术馆 “上海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”,上海,刘海粟美术馆 “海平线——2000绘画雕塑邀请展”,上海,刘海粟美术馆 向京的作品形象细腻而亲切,具有女性特质的敏感与活力;向京始终让作品的形象本身徘徊在室外的市井、街头或室内的日常秩序里。客观上这种个人化的叙述表达,不仅是一种姿态,也是向京作为女性艺术家的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。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寻找一种不伤害自然与天性的健康本质。向京的创作展露出她对身份、命运的非凡承受能力和抗争勇气,使得那些卑微的生命获得了令人无法漠视的品质,具有了人类生存的普泛意义和更深沉的艺术感染力。 从女性身体的这个主题性线索上考虑,《你的身体》与《一百个人演奏你?还是一个人?》相隔近三年的时间,如果将前者视为女性身体这一主题的充分确立,后者则是这个主题的”总结”。前者是以直觉、勇气和激情来说话的,而后者有着智性的充分考虑、结构的精到安排。更为重要的是,这两件作品可以对应到向京个人意识里的两种潜在的、相互微妙纠缠与作用的层次,套以现成的术语述之,即为”女权”与”女性”之分。我对这两个术语的理解或定义是,虽然两者都从女性的主体出发,”女权”所强调的是性别的政治化现实,刻意于对父权制、男性中心主义及性别歧视进行反叛与颠覆,其毕露的锋芒有时臻至矫枉过正的地步,显露着激进的文化复仇心理,而”女性”体认两性生命本体平等的尊严与价值,从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视角对于这座世界作出独立而深入的表现。在向京这里,两种意识与立场并非得到了彻底的廓清,她对于”女性身体”的”演奏”可以说徘徊于两种调式之间,然而她灌注于其中的精神性以及语言的表现能力,使得每件作品首先作为一种强烈的形象而存在。 这种体验与认知的日渐丰富最终导致了《一百个人演奏你?还是一个人?》的诞生。据说这件作品源起于公园中的一次拍摄,摄影是向京在雕塑之外的一项爱好。她带领那些彼此陌生的小女孩们在公园中拍摄,在停歇下来的时候,姑娘们很自然地围坐在一棵梨树下,并且,很快似乎就变得亲昵起来,手自然地搭在别人的身上,或者,将头靠在别人的肩膀上休息,这个场景打动了向京,并且,逐渐地演变成了现在这件作品。 和很多创作一样,完成的作品已经离当初的念头很远,甚至可以称作另一件东西。关于那座公园的记忆,并非作为场景而留存,而是作为一种积淀的情感和细节化的形象,得以被运用。如今被展示在这里的,是七个围坐在一只脚盆边的裸体女孩。她们有着临睡之前的松弛,表情是倦怠的,迷离的,恍然陷入到出神的状态之中,而气氛是静谧的,静谧得好像在举行一场秘密的仪式,她们的相互依偎与触摸,正是一种尽管默不出声的、却又亲切动人的对话与交流,在这个围成一圈的集体内部,充满了幻想与安宁的氛围。脚盆这个富于情节感的中心设置,源自艺术家本人对于童年时和弟弟在一起洗脚的记忆,那属于一种亲密无间的家族情感,而从公园的那些女孩们身上,她恍然再次体验到童年的美好记忆,记忆与记忆发生了迭加——”洗脚”这一朴素而出人意料的形式发现,无疑强化了作品的结构感与叙事性,进而强化了主题的表现力,亲情因此被延伸、扩展到了整个”女性家族”之中,如果说向京以往作品的重心在于塑造女性个体的孤独而陡峭的存在,这个作品则将这些个体汇集在一起,就好像将众多飘零在空中的音符捕捉在手中,将它们谱成一支调式温暖而安宁的”幻想曲”。 从这件作品之中,我们看不到性别作为一种尖锐的批判意识所起的作用,相反,女性本真的气质与情感得以被显明,那是一种从表面上看去显得脆弱、温柔、忧伤得令人心碎的阴性气息,然而,这并非第二性的”奴性美感”的表现,而是一个摆脱了欲望和喧嚣、趋向了平静与梦想的世界的原型,类似于容格所言的”阿尼玛”,它与其所对应的”安尼姆斯”一样,存在于我们每个生命的本身之中,如果说安尼姆斯象征了阳性,象征了现实与行动,权欲和野心,阿尼玛则象征了安宁与梦想,沉默与守护,一如法国批评家加斯东·巴什拉在他的著作《梦想的诗学》中所言:”任何男人抑或女人,从‘梦想的斜坡’往下走,一直往下走时,都能找到他在深层的‘阿尼玛’中的安宁,这是在往下走而非往下坠落。在这一未确定的深处是阴性安宁的天地。正是在这无忧无虑,无野心,无方案计划的阴性安宁中,我们得到了具体的安宁,使我们的全部存在得到休息的安宁。” 这种阴性的安宁,在向京的这件作品之中通过水这个隐形的意象得到了强调,而水无疑是阴性最为典型的象征,它荡涤我们的欲望与焦虑,它的”存在”构成了安宁与温暖的源泉;在中国的古老哲学中,它更是作为至善的象征(“上善若水”,《老子》),时间的隐喻(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”,《论语》),征服一切的力量(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”,(《老子》)。摆放于作品中心的脚盆正如一座井台般象征了水的存在,事实上,这件作品的形式张力正在于日常生活与精神仪式的混淆,它近于一个聚焦不准的镜头,滑动于这两者之间,将两者的特质赋予了对方——日常被赋予了仪式的尊严,而仪式被赋予了日常的形态。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一种精神能量在现场的流转,仿佛在述说超验与经验的界限被打破,它们已经相互迭合、交融为一体。 不过,这个界限仍然是在女性世界的内部被打破的,这件作品中的圈形仍然属于一个可视化的心理魔咒,一个典型的自我封闭的结构,只是这个”自我”从女性的个体被扩展成女性的集体,对话和交流在她们之间成为了可能,但是,她们以群像的方式,以那种背对观众的姿态,再一次地,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地强调了向京已经说出的那一切。 ——选自朱朱《魔咒的内部》 2008年3月 出版:1.《全裸 向京2006-2007》,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,2008年,封面、P.36、45、63-71 2.《全裸 向京》,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,2008年,P.25、26、34、35、41、61-75、123 3.《向京》,台北诚品画廊,2008年,封面、P.23-32 4.《19个游戏——中国当代艺术展》,张冰主编,2009年,封面、P.84、86 5.《碰撞——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的案例》,俞可主编,2009年,P.252-253 6.《艺术新闻》2010年4月刊,封面
|  |  |    |  |  |  |  |
|
|
|
|